超絕技藝「京薩摩」的復興
起源伏見桃山的城下町--丹波橋。從車站稍微走一段便是小野桑的工坊。
明治時代,首都從京都遷移到東京,導致京都人口減少。因此,居住在京都的匠人們開始創作面向海外的作品。
受海外高度評價、華麗絢爛的鹿兒島薩摩金襴手風格並加以發展的作品被稱為「京薩摩」。
據說,在1867年巴黎萬博覽會上展出的京薩摩,以其細緻的描繪風靡一時。
但因京薩摩的細膩手繪需耗費大量時間,導致生產無法跟上需求,最終從工藝轉向工業生產。隨著這一變化,其獨特的特色與手繪技術逐漸衰退,傳承也因此中斷。
在現代,當時的作品作為超絕技藝被保留下來的作品稱為「幻之器」。而如今,致力於復興這項技術,並以自學方式開始創作,這就是小野桑。
京薩摩的特徵
京薩摩的特徵是細膩的描繪。
其中模糊感的顔色,以及細緻而濃厚的金色線條與點繪所繪出的立體紋樣技法,要重現這些技法極為困難。即使在現今,也需要不斷地反覆嘗試與摸索。
製造工序是在瓷器上以黑色描繪出輪廓(打底),接著使用顏料進行彩繪,之後以低溫燒製,再用金粉或鉑金粉進行線描。之後再次低溫燒製,使金粉固定完成。
所使用的顏料為西洋顏料,色彩鮮艷。再其之上用金粉描繪線條與點繪,使繪製更顯緊湊,整體風格煥然一新,呈現出華麗的印象。
小野桑的設計多爲明治時代的風格加上現代感的創意。當時描繪的紋樣多少有些歪斜,小野桑在創作時下功夫加以巧妙調整使之規則工整。
此外不僅是京薩摩, 還使用了當時的金工等花紋文案,創作出獨一無二的設計。
采訪小野桑彩繪(京薩摩)的魅力
「20年前與京薩摩相遇受到了偌大驚漢,并且開始有了要挑戰製作的想法。因無人有製作,所以自己看書與實物研究學習,光選擇工具與材料就花了10年。這是一項非常難以掌握的技術,到現在還不滿足自己的作品,但就因爲它是個偉大的目標, 所以讓這段無法輕易達成的過程充滿了樂趣。」
展覽:『Kiyomizu ware exhibition-彩繪與手工技藝的清水燒展-』① 京燒・清水燒展覽
展覧:『Kiyomizu ware exhibition-彩繪與手工技藝的清水燒展-』②探訪工作室/株式會社陶葊展覽『Kiyomizu ware exhibition-彩繪與手工技藝的清水燒展-』④探訪工作室 西條淳子(雅号:寿香)